文章来源:E展网
发布时间:2015/12/18 15:18:28
关注人数:
查看此展会详细页
30出头的小刘是“上海国际机床展”主办方 — 上海东博的IT项目经理,他的一项工作就是与公司数字营销总监,展览销售总监一同汇整、分析企业用户的观展和采购行为。每天早晨,小刘都要到公司附近的一家早餐店吃早点,一杯豆浆,两份蛋饼。渐渐的,小刘的口味偏好悄然间已被早餐店老板深谙。
每天在调制蛋饼时,老板甚至会把当天的天气,顾客的情绪考虑在内,肉加多少,蛋放几个,加什么酱料,葱花放多少,温度如何掌握…… 老板恰到好处和精准的判断,让小刘将每天的早餐“份额”都留在了这里。判断精准,来自大量精细观察的积累和积累基础之上的理性分析。这,其实就是时下很流行,很受宠的大数据,进而化作致以维护客户关系,稳固市场份额的“商业数据”。
几组数字,透出展会“裂变”
2015年,当“第17届上海国际机床展”(简称:东博展)在上海落下帷幕,主办方上海东博的销售和市场营销团队在汇整、分析历届展会积累的320,056万条参展和观展数据后,得出了一组报告:
从1999年第一届展会至今,参展次数已达15届以上的企业及合作伙伴达到435家。
参展机器设备累计2,127台/套,工具附件6,242件/套。其中,FMS/FMC ,自动化成套成线设备,高端数控系统,自动化物流等装备自2013年起,参展占比逐年提高。2015年,这一比重达27.6%。较2013年,2014年同比上升4-6%。2015年,展出总面积60,500㎡,其中为FMS/FMC,自动化成套成线设备开辟的展示专区总面积为11,787㎡。
而另一组数据,则反映了专业观众(下游产业用户)在机床及制造装备需求结构上的显著变化。到场观众总人数累计达50,172名。其中国内观众48,172名。来自汽车及零部件制造,3C,模具加工,机械制造,航空航天领域的参观团总数达37个,人数总计达5,953。据统计结果显示,2015年展会,有10,562名专业观众表现出对具备信息接口和联网功能的机床,柔性制造系统 , 自动化成套成线设备,高精密功能部件的明确观摩、采购意向。占总参观人数的21.1%,较2013年,2014年同比上升了5-7%。
就在近期,东博的数字营销团队配合展会客服部,完成了对“第18届上海国际机床展”专业观众的第一轮需求调研,从97387条客户数据中,有近436家终端制造企业明确表示:“除了会选购部分单机外,他们更期望采用涵盖完整生产流程和工序的解决方案,来降低成本,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,其中就包括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,改进生产过程中的核心节点,甚至引入柔性化、智能化的制造单元和整线。”
许多来自华东地区及长三角经济带的中小企业也表示,通过“上海国际机床展”,能寻求与机床产业链各环节上的企业更深层的协作,针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痛点,一同开发相适应的生产解决方案,使设备能真正发挥出最大效益。
智能工厂有多远?
当2015年首个【自动化集成智能工厂示范专馆】落地“第17届上海国际机床展”现场,许多产业界,媒体界的朋友惊叹于这一史无前例的展览模式,对此赞誉有加。在互联网上,关于【自动化集成智能工厂示范专馆】的文章和照片被大量转发和点赞时,展会主办方 — 上海东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顾瞻的一番话,却透着一丝冷静:”这只是未来自动化智能工厂的雏形,仅仅是一个开始。在为中国企业选购新设备,优化新车间,构建新工厂的平台建设过程中,我们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努力。”
于2016年9月25-28日举行的“第18届上海国际机床展”同期举行的“第二届中国智能工厂及机器人博览会”,无论是在展区细分,还是展出要素上将更加完整、全面,向业界呈现机床及制造业全产业链“模块化,数字化,集成化,智能化”发展趋势和实践成果。
在展区功能上,以服务汽车及零部件制造、3C、模具加工等领域的终端产业用户为导向,专门开辟了“机器人应用”、“机械加工集成解决方案”、“电气系统”、“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与软件”、“自动化物流/立体库”、“数字化车间一体化解决方案”区域,集中展示应用于工厂生产层面的实用新技术。同时,还将设立智能制造实体演示区,品牌路演区和专题讲解区,为参展企业活跃品牌,增进用户互动,开拓业务提供便利。此外,由主办方发起来自中、德、韩三方专家的技术服务小组,将现场为中小企业提供相适应的技术讲座和供需对接服务,深入探讨有限成本下的技术改造可行性。